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生态环境保护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矿区环境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工程师邓敏向记者介绍道。

上海国际环保展了解到,矿区环境治理是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统性修复的过程。这项工作不仅涵盖已关闭矿区的生态重建,还包括对生产矿区及周边受影响区域的环境整治,真正落实"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修复的三大核心在于水文系统、土壤基质和生物群落。具体实施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地形重塑基于矿区原有地貌特征进行合理改造;基质改良通过技术手段重建土壤功能;生物重建则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生态恢复。根据修复目标差异,现有治理模式可分为自然再生、工程修复、景观再造和农业复垦四大类型。
"传统矿产资源开发不仅造成植被损毁,还会产生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这些尾矿长期堆积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邓敏指出,"以往普遍采用的外来土壤覆盖法存在成本高、适应性差等缺陷。"
上海国际环保展了解到,针对这些问题,成都综合利用所创新团队研发出"原位生态再造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矿区现有废石、尾矿等材料,通过生物活化手段释放养分,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相比传统方法,这项新技术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已在多个示范基地成功应用,累计修复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成效显著。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