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环保展关注到,青海省正在实施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全国规模领先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黄河流域高海拔的水电站以及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突出的风电项目。作为"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青海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起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青海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已达7590.47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94.2%,新能源占比72.6%,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在青海广袤的土地上,从山坡上林立的风力发电机到村落屋顶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清洁能源设施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有效管理这些分散的能源设施,青海建立了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该中心已接入28家发电企业、558座新能源电站的实时数据,构建起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据该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经理胡东岗介绍,这一系统不仅实现了新能源场站的集约化管理,还为发电企业节省了40%以上的人员成本,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海敏锐把握"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的协同发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数字化部技术处副处长周冀介绍,调度中心创新研发了算电协同调度大数据模型,通过分析算力中心负荷、电价时段和能源出力等数据,为算力企业提供用电优化方案。目前青海省智能算力规模已达到1.5万PFLOPS,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控制在1.2以下,处于全国前列。
绿色算力的应用已延伸至企业碳管理领域。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蔚青表示,通过构建36项指标评价模型,可对企业能耗设备效率和清洁能源消纳量等进行精准评估。周冀补充说,这种基于算力的碳足迹溯源系统,不仅帮助企业获得出口产品绿色认证,还显著提升了青海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青海的创新实践表明,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既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又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国际环保展了解到,随着更多数据中心的接入和算力应用的拓展,青海正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为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这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其他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网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