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清远市大雾山生态农业示范区,一项独特的环保创新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这里建立的涉农专利服务站,正通过专利技术转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走进大雾山生态农场,500亩有机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种植的30多种蔬果全部采用专利技术改良的土壤和有机肥料。"我们使用的特种有机液体肥含有18种微生物和12种植物必需元素,不仅能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农场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上海环保展了解到,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畜禽屠宰产生的血液废弃物转化为高效有机肥料。当地禽类养殖产业每年产生大量动物血液,传统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通过专利技术转化,这些废弃物变身为优质肥料,实现了"养殖-种植"的生态循环。
"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预计年产万吨有机肥可满足20万亩生态种植需求,带动数万农户增收。"
专利技术的成功转化催生了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在服务站推动下,当地建立了现代化农产品配送中心,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该中心配备先进的分拣、保鲜设备,年配送能力超万吨,将清远优质农产品送往全国各地。
上海环保展了解到,生态种植基地的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新型共享农场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参与农耕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据统计,相关项目每年可接待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为周边村民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
清远市农学会负责人介绍,服务站建立了完善的专利对接机制,已收集整理上千条专利信息,服务覆盖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30余项专利技术实现开放许可。
"我们将继续完善服务站功能,打造农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速绿色科技成果转化。"该负责人表示。服务站计划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重点支持生态种植、有机肥料、废弃物资源化等环保技术推广应用。
这种将创新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模式,不仅提高了专利转化效率,更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