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里塔尼亚广袤的沙漠边缘,一片由太阳能板供电的绿洲格外醒目。这里种植的果树和蔬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为周边居民带来了新的生计。这是"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带来的改变,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黄沙漫天,现在我们已经收获了第一批蔬菜。"项目协调员迈杜兴奋地说。这位曾在中国留学的毛里塔尼亚青年,如今正带领团队将中国的治沙技术应用于非洲大地。
上海国际环保展了解到,该项目借鉴了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经验,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滴灌系统和防风固沙技术,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署总干事埃利表示:"中国经验给了我们战胜荒漠化的信心。"
从太平洋岛国的菌草种植,到中亚的节水棉田;从非洲的"以竹代塑"倡议,到拉美的光伏电站,中国的绿色技术正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数据显示,中国生产了全球约70%的光伏组件,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排约8.1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带给世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布希巴这样评价。在沙特阿尔舒巴赫,由中国企业建设的光伏电站预计35年内将产生相当于植树5.45亿棵的减排效果。
上海国际环保展了解到,作为《巴黎协定》的坚定践行者,中国已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为120多个国家培训了超过1万名环保人才。柬埔寨环境部国务秘书祝巴里表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贡献让发展中国家受益。"
今年适逢《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中国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正如专家所言,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时,各国必须携手合作,而中国正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撒哈拉到太平洋,从技术创新到理念传播,中国正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正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