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迎来关键节点。近日,该区重点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即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这一工程将显著提升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和防洪排涝水平。

国际环保展了解到,该项目包含两处核心设施,分别位于玉带河大街和通胡大街。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雨水收集净化技术,通过多级沉淀和自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经处理后的雨水可达到景观用水标准,用于河道补水和绿化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团队创新应用了大型环保施工技术。一个长165米、宽80米的封闭式气膜覆盖了整个作业区域,这项措施使施工现场的扬尘减少了90%以上,噪音污染降低70%,极大改善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国际环保展了解到,据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该气膜系统配备了智能化监控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内部环境参数,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等指标,并能远程调节通风除尘设备。这种全封闭施工模式不仅环保,还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程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采用全地下建设方案,地面将恢复为绿化景观带,与周边大运河景区风貌相协调。建成后,这些设施将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既提升了城市防洪能力,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家表示,此类海绵城市项目的推进,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化。通过智能监测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