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报告显示,我国塑料餐盒回收体系日趋完善。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牵头,联合多家环保机构共同完成的《2023-2024塑料餐盒回收再生调研报告》指出,聚丙烯(PP)材质餐盒的回收利用率已达到29.6%,较三年前提升6.3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全国废塑料整体回收水平。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塑料废弃物治理领域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研数据表明,过去一年各类餐饮场景产生的废弃餐盒回收总量突破40万吨,较2020年增长六成。从来源看,商业场所贡献了六成回收量,居民社区占四成。这些再生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包装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高端用途占比明显提升,彻底改变了以往低端利用的局限性格局。
"塑料餐盒回收产业已实现质的飞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专家王永刚分析指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协同作用,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特别强调,近年来回收网络持续优化、处理技术不断升级,加之垃圾分类政策的深入推进,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海环保展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三种回收模式:传统分散回收、企业主导回收和垃圾分类融合回收。其中企业主导模式发展最为迅速,展现出强大的整合能力。在再生利用环节,技术突破尤为显著——多家企业生产的再生聚丙烯材料已通过国际食品级安全认证,成功应用于食品包装和功能性纺织品制造,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为提升公众参与度,相关机构创新推出"餐盒回收导航系统"和再生制品展示项目,有效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但报告同时指出,行业仍面临标准缺失、产品设计复杂、公众意识不足等发展瓶颈。
上海环保展了解到,针对现存问题,报告提出系统性建议:
• 推行绿色设计规范,简化餐盒材质结构
• 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回收基础设施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再生材料品质
• 开展公众环保教育,构建社会共治机制
专家表示,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我国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