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共同终结塑料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代办王茜3日在北京出席主题活动时强调:"塑料污染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改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自1972年起,联合国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聚焦"终结塑料污染",旨在推动各国落实解决方案。据联合国统计,塑料污染已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威胁土壤、地下水和生物多样性。王茜指出,人类的选择将影响产业发展、市场变革和未来命运,"唯有携手合作,才能终结塑料污染,守护地球家园"。
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在活动上表示,尽管塑料污染形势严峻,但"它是当今最具解决可能性的环境挑战之一"。他呼吁各界运用现有技术、知识和创新手段,推动可持续实践。
上海国际环保展了解到,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领域的创新模式正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常启德特别提及中国"蓝色循环"模式,该模式由浙江沿海居民、企业等共同参与,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海洋塑料废弃物的全流程可追溯回收,并于2023年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我们看到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社区正通过创新方案积极应对挑战,终结塑料污染的力量掌握在每个人手中,"常启德说。
活动现场播放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视频致辞。他指出,塑料垃圾正在污染河流、海洋,危害野生动物,并随着降解过程渗透至全球环境。虽然各方已采取行动,但"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加大力度"。
上海国际环保展关注到,尽管2024年联合国塑料公约谈判未能达成一致,但国际社会对全球协定的期待依然强烈。
古特雷斯敦促各国在今年8月重启谈判,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同制定世界迫切需要的公约"。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仍面临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协同和公众参与,人类有望实现"无塑未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